恩格斯說過:“沒有哪一次巨大的災難不以歷史進步為補償”。在災難中,我們可以認識自然、認識社會、認識自己;同樣,在災外接式硬碟難中,我們也將領悟到傳媒的真義。
  8月2日,江蘇省昆山市發生特別重大事故,成為一起社會關註度極高的突發公共事SD記憶卡件。但也正是這一刻,成為了極具傳播學意義的昆山時刻。
  曾經,我們經歷過太多這固態硬碟樣的信息危機:當災難來襲,引發社會心理恐慌,一時間消息短缺、而謠言遍地。
  但昆固態硬碟山時刻,卻信息透明、人心安定。——何以如此?首先是我們的主流媒體,為全社會提供了及時、準確、公開的信息。
  我們看到,昆山事件中,新華社、中央電視臺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及人民網、新華網等中央媒體,第一時間刊播了《與時間賽跑 與死記憶體神爭速——昆山“8·2”爆炸事故救援紀實》等報道。
  我們還看到,昆山事件中的江蘇主流媒體不甘居人後,發出了迅捷、權威的新聞之聲。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矩陣中國江蘇網、新華日報官方微博、新華報業網等迅速啟動滾動式報道。江蘇廣電總台甫接消息即通過手機客戶端發佈了即時新聞,併在午間新聞中播發了跟進報道。隨後,江蘇衛視、江蘇公共頻道、江蘇新聞廣播都進行了大篇幅接續報道。8月2日當天,僅廣電新聞中心就連續發佈了39條新聞!
  曾經,我們見識過太多這樣的輿論危機:主流媒體的輿論場與網絡輿論場嚴重不對稱,一旦突發事件來臨,社交媒體人聲鼎沸、怨憤不止,甚至與政府的立場決然對立。
  但昆山時刻,卻讓國家治理的聲音傳遍網絡空間。——何以如此?是我們的官方媒體,能與全社會同呼吸共命運;是我們的新媒體,能以平民語調傳遞黨聲政令。
  集體行動理論認為:公眾的情緒凝聚是開啟集體行動的充要條件。昆山事件中,我們的新聞媒體不遺餘力地表述事實、傳達善意、設置人性議題,使得輿論趨向熱忱、良性,集體行動趨向積極、有序。
  我們看到,新華日報、姑蘇晚報、昆山日報等平面媒體開闢了專版,江蘇廣電總台啟動了《江蘇新時空》等大批深度欄目,以立體、翔實的內容敘述政府全力救援傷者、市民以凡人善舉奉獻愛心。姑蘇晚報8月3日以“為什麼我的神情如此凝重”為大標題,刊登了社會各界戮力同心、搶險救援的一組照片:年輕的消防戰士衝進火海、蘇州各大血站門前排起了長龍、“板車哥”拉出多名工友、市民為傷者尊嚴舉牌……新聞,惟其更真實,因而更貼近;惟其更平凡,因而更積極。
  我們看到,在江蘇的大地上,廣播、微博、微信、門戶交相輝映,為公眾提供了現成而高效的民間組織工具。從志願者進行傷亡救助和心理疏導,到高速道路上車輛讓出“生命通道”,從各大血站里排成長龍的獻血隊伍,到城市廣場前點亮的愛心蠟燭。這些看似自發的群體性活動,背後是新型媒體強大的社會動員力。
  我們看到,媒體一方面有效引導輿論,破除網絡謠言,另一方面也通過對事故原因和責任的分析,推動制度層面上的改革與創新。人民日報、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對事故所暴露出的企業安全意識、防範能力、社會責任以及地方政府的監管方式等作出了理性分析,幫助地方政府、相關部門和企業對製造業轉型升級、綠色生產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等深層次問題進行反思和檢討。
  這是個新媒體無遠弗屆、網絡民意窮根究底的時代。什麼是新媒體傳播?《連線》雜誌的定義是: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進行的傳播。的確如此,在擁有如此觀念的時代,如果我們放棄了與所有人的對話,放棄了為所有人服務的使命,那麼,我們的傳媒就不會有社會公信。
  歷史的經驗表明,天災不可怕,而民意可畏。在每一場天災面前,我們都要避免人禍;在每一個救災現場,傳媒都有義務收拾人心。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職分所在,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使命。而昆山事件則告訴我們:積極、開放、健康的媒體,可以形成黨群通約的話語,可以化為社會建設的水泥。
  傳媒即民心。當傳媒成為凝聚人心的力量時,新聞贏得尊嚴,社會葆有安定,大國可待崛起,文明必將前行。
  (作者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)  (原標題:傳媒即民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o95yocr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